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49    次浏览
圣·尼古拉大教堂。1898年哈尔滨建城开始:在精神上,哈尔滨往往被俄侨看成是新圣彼得堡,城市规划却是脱胎于莫斯科。(哈尔滨市-公共主页)哈尔滨的老市区最高点在现在的“博物馆转盘道”处,最高点被设计为哈尔滨的市中心,建立圣·尼古拉大教堂。教堂的特殊之处之一是她是一座木结构的教堂。很多哈尔滨市民称之为“喇嘛台”。 1940年的照片。 Harbin, the centre of civilization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Manchuria. 远处是博物馆。 教堂居于市中心。1899年,沙皇俄国在哈尔滨秦家岗建立中东铁路局的管理机构,并决定修建一座俄罗斯东正教堂。修建教堂的决定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,并在圣彼得堡发布了哈尔滨东正教堂设计竞赛的通知,最终选定了俄国教会著名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的设计方案,教堂的名称以圣尼古拉的名字命名。……教堂建设工程由著名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。著名画家古尔希奇文克则完成了圣母像及教堂内部的大量壁画。教堂内部的圣物、圣像及大钟都是从莫斯科运来的,耗资巨大。……圣·尼古拉教堂全部采用木构架井干式构成。教堂内部围成巨大的穹顶空间,外部则运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。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,为使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,因而建筑采用了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。教堂东面明显凸出而为圣坛,西面为主入口,南北两侧均略凸作为次入口。一个洋葱头形穹顶矗立在八角形帐篷顶端,中间与变细加长了的鼓座相联结。(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圣尼古拉教堂_(哈尔滨))当红卫兵在1966年8月23日开始拆除圣·尼古拉大教堂,由于其结构坚固,“榫卯严丝合缝”(语出亲历的红卫兵):红卫兵不得不动用各种工具以及消防车、卷扬机,直到8月24日早晨才将教堂彻底拆毁。教堂内的文物也多被毁坏或散失。(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圣尼古拉教堂_(哈尔滨)) 现在教堂所在地“博物馆转盘道”被一个玻璃丘占据:哈尔滨在建国后被拆毁的教堂不只有圣·尼古拉教堂。比如 布拉格维音斯卡娅教堂 哈尔滨在建国后被拆除的建筑也不只有教堂,比如哈尔滨老火车站: (20世纪初的照片)这是如今的哈尔滨站: 这些建筑我懒得详述了,欢迎朋友们多写一些内容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因为知乎是一个热爱钳制言论,充满了头脑混乱或者居心叵测的评论者的平台。我不对以上内容做任何评价。但我相信,美与丑是可以被诚实地感知的,同时,建筑外形的美与丑是可以反映出政治与文化的美与丑、善与恶的。来源:知乎www.zhihu.com作者:孟繁一【知乎日报】千万用户的选择,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。点击下载此问题还有69 个回答,查看全部。